如何看待当前的芯片就业市场
发布时间:2023-07-18来源:芯学长
2022年的IC招聘 先说说今年的招聘情况,从大环境上来说,这个赛道仍然处于缺人状态。以某招聘机构的数据为例,整体的行业对比而言,IC仍旧是一个热门岗位的行业。
所以在知乎上唱衰行业遇冷,赛道即将分崩离析的人可以适当地放缓下节奏了。光我这边合作的用人企业单位,他们的岗位需求仍在很旺盛。当然,相较于2020年和2021年的疯狂圈人的环境,2022年的招聘更加趋向于理智化和精细化。
一方面,企业在前两年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萝卜”,另一方面,这个赛道涌入的人群一年比一年增多,从市场供需关系而言,需求方会降低市场筹码,提高市场标准。
经历了前两年的抢人,企业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得出结论:人才的质量标准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也就是今年我们看到的招聘行情:用人单位从“抢人阶段”过渡到了“选人阶段”。
而在冷言嘲讽的人群无非也是这几类人:
1.希望这个赛道人少点,这样自己可以拿到和保障就职岗位
2.跟风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反正大家都那么说嘛
3.有意控制舆论的不轨人士
总结:今年的招聘是将往年的妖魔化拉回到了正常水平线,让大家以正常眼光看待这个行业。美国的芯片法案 其实这个话题网上很多人都在讲,讲得也很好。其背后的存在,相信大家也都明白,核心方向就是继续保持科技领域的马太效应,并扼杀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国人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点,我们要从美国的产业机构来说起。
美国是半导体工业的发源地,无论是研究、设计还是生产都是领先全球的存在。1998年,美国出版的《美国半导体工业是美国经济的倍增器》书中称:“半导体是一种使其他所有工业黯然失色,又使其他工业得以繁荣发展的技术。”
书中介绍,美国半导体工业1996年创造了410亿美元的财富,并以每年15.7%的速度增加,比美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快13倍以上。2017年的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报告指出,全国半导体的趋势布局从美国逐渐成为亚洲,韩国的存储器行业、中国台湾的代工业及先进工艺制程暗示着下一个阵地极有可能会是中国,这个信息让美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自17年报告至今已有5年,美国花了整整5年才意识到产业结构的变更,背后的原因是人才的流失。软件及金融行业扶持、投资圈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排斥,导致美国工业方面的高端人才流、资金转移到了软件企业及能快速变现平台。目前半导体从业人员大部分为人才引进及移民利好,行业缺口仍高达3500人(基于法案的背景下),对于无法培养本土高端人才的美国而言,自然而然地把目标瞄准了中国台湾和韩国。
因此,法案的明面是对于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的基建及设备的扶持,暗地里仍旧是人才的战争。
同理,法案对于设备及EDA软件的限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对于人才发展的遏制。 美国设法获取人才,而我们却还在对想进入行业的人才 say NO ? 这显然并不是跟着国家政策方向走,加强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持之以恒。
中国的芯片教育市场
因此,中国的芯片教育市场这个话题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我们需要讨论教育市场的完善度及人才的留存率(emm,这个词好像有点过于互联网化。)
先说教育市场
中国这两年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巨大的,从最初的9所扩建至了28所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部分学员也陆续开始建立了原先的二级学科,现在的一级学科的微电子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课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这些专业会涉猎到不同类型的芯片市场及分支。
然国内的教育,更多是因“材”施教,大部分本科生、甚至研一学生,仍无法明确自己在IC行业的具体的社会职责和工作内容。因此,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是大势所趋,相较于全国竞赛而言,我更希望社会实践可以被广泛推行,当然这个实践并非是指去FAB工厂干活哈~~我的想法是政府推行企业开放更多的实习项目和岗位,毕竟企业杯和全国的竞赛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教育与企业的矛盾点就出现了:人才的适配性。这两年的大量人才招聘,企业逐渐形成了岗位的用人标准,而教育的学以致用往往却是滞后的。
这时候,第三方教育出现了
一般而言,第三方教育分为学术交流、培训机构和企业建立的高校/研究所这三种。前面2类以交流学习技术为准,后者以培养定向人才为目标。无论是学术交流、亦或是培训班或者是企业自建学校研究院,这些都是补齐教育板块的缺失,而不是赚钱的行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行业的结构优化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国产化是将来的趋势也是我们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有疑惑?
在线客服帮您
029-81122100